安阳工作站副站长何毓灵:“一片甲骨”何以惊天下
【资料图】
7月9日,“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网上主题宣传在陕西考古博物馆启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安阳工作站副站长何毓灵展示了从殷墟出土的甲骨,从“商王占卜”的小故事出发,生动讲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据何毓灵介绍,这块时隔3000年的“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记录了商王一次较为倒霉的经历:商王占卜自己十日内是否有灾祸,卜兆显示不好的预测。果不其然,他在第十天狩猎水牛时,乘坐的马车翻了,同乘的太子也从车上跌落。
“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文字体系,只有以甲骨文为代表的汉文字沿用至今。”何毓灵讲解到,殷墟已出土15万余片甲骨,单字约4500字,虽然只破译了1500多字,关于祖先的密语还没完全了解,但这些甲骨文把中华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
3000年历史风云,浸润着生活烟火气的古老甲骨文,激发着从业者不断探寻“何以中国”的时代答案。
何毓灵表示,中国人自古就不缺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西方传入到中原地区的冶金术,经过夏代、商代早期、商代中期不断创新、突破,变成了用模范法铸造青铜容器,如立体美观的青铜中柱盂,极似云南名吃“汽锅鸡”所用的锅;棱角分明的司母戊鼎与可爱的“亚长”牛尊,用“反差萌”击中了现代年轻人的心;还有那个与现代下水管道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陶三通”,无不彰显着古人的“逆天”智慧。
殷墟已发掘近百年,通过甲骨文、青铜器、玉器等触摸历史,何毓灵在工作中感受着考古学的魅力,“一个一个字破解,一代一代人钻研,哪怕成功破解一字,都可能激活背后蕴藏的古代世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我们不再凭借龟甲的裂痕来决断疑事,但那些甲骨文记录下的历史,流淌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间。”
“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网上主题宣传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文物古迹司、考古司、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陕西省委网信办,陕西省文物局,西安市委网信委,人民网,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联合主办,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支持。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人民日报社、中央新闻单位、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地方网信办和文物局、商业网站等单位有关负责同志,及陕西方面有关负责同志、主要商业网站平台、网民代表约200余人参加启动仪式。活动期间还举办了“担负新时代文化使命 激活中华文明新活力”主题分享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