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东亚第一内卷国开始躺平,日本教育发生了什么?
本文共5000字,阅读约需8分钟
来源:爸爸真棒
(相关资料图)
请关注并星标“当代教育家传媒”
不再失联
2018年刚来东京的时候,我对孩子学习的事情没有规划,当然主要是因为那时候刚读小学一年级,现在都六年级了。当然疫情的三年过得飞快,甚至记不起来这三年发生了什么,反正就已经六年级了。
和国内一样,日本也卷小升初,叫做“中受”。就是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上补习班,然后卷,一直卷到进入可以保你到好大学的初中,为之后的考入名校铺平道路。
但这几年,我在日本补习班里面观察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三年级四年级,或者说其实从一二年级的补习班就很难进,但到了五六年级反倒有一些空位。
怎么会造成这样的局面?从曾经的“亚洲卷王”,到今天的“宽松世代”,日本教育到底发生了什么?又对我们的教育有何借鉴的价值?
日本公立小学课程“吃不饱”
“补习班”成名校入场券
首先,日本公立小学的课程对于考好一点的中学,是完全不够用的。
日本的私立和公立的教学体系和国内大有不同,日本公立小学主张“宽松”教育,而私立小学则是主张“拼命三郎”式的教育方式。
并且一些著名的私立小学, 从进入小学开始就会进行各种能力测试,目的也是为了淘汰一部分人。
“小升初”的时候其实就会决定孩子未来的走向,是进入名校,还是跟随自己的兴趣爱好去做喜欢做的事情。
这里也可以提一嘴其实日本的教育升学模式是有点淘汰制的意味在里头,不适合的孩子就在“小升初” 的节点被淘汰了,他们不走选拔的模式,不会挤破头为了被选择进入好的初中,而是在发现自己和这条路是否匹配的时候自然的淘汰掉一部分人,这样做其实能缓解各方的压力。
由此可见, 公立小学其实并不会给孩子太多压力,想让孩子自由发展,但是在上初中之前孩子却必须接受一些高难度的测验。
在这样的情况下,“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补习班的存在,就会让比较心急的家长,特别是一些让孩子赴日读书的中国家长卷起来。
当然日本也有所谓 择校宝典,可以找到不同学校的申请难度。比如东京男子学校“御三家(20%-30%毕业生进东大)”: 开成中学、麻布中学、武藏高中,可以说是卷王中的卷王。
男校和女校的难度也不同, 明显女校的卷子比男校就是要难度低的。
但是无论如何,日本“中受”的强度都不低,所谓强度,是你需要考多久,需要做多少题,考察的内容也很广,上天文下地理都会考到,这个考试也是为了在中学前就对孩子的能力进行筛选,将一部分不适合的孩子直接刷掉,所以可想而知其实想要送孩子去一所不错的中学并不容易,但是一所好的中学,却为孩子之后的考学之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一些知名塾并不好进,需要家长提前了解信息报名,在进塾之前就会通过测试淘汰一部分孩子,家长必须从一年级前就将塾的信息收集好才能顺利进入该塾补习。
家长挤破脑袋进塾的原因也显而易见,因为能帮助你进入不错的初中从而考上名校便容易了。
可以附一张2023东京某知名学塾的中学录取情况感受一下:
△摘自:https://chuuomo.com/zatsudan12/
从这张图的数据不难看出,想要送孩子上名校的家长会从一二年级就开始努力,因为进入一家“知名塾”仿佛就拿到了知名大学的入场券,这对家长的诱惑力还是非常大的。
五年级“分水岭”
日本家长为什么不卷了?
但,到了高年级,一些让不解的情况就发生了,过去我们送孩子去上“塾”的时候排不上队,但是到了五年级的时候却发现了,班变少了,正常情况下也可以轻松的报个名了, 也就是说补习班的孩子变少了。
那这个时候其实有些家长就会觉得有点奇怪了,如果进了塾之后就能保孩子到名校,那为什么到了五六年级会有空位了呢?按照中国家长的想法, 觉得孩子五六年级就是要拼搏一下,也许就上到了一个不错的初中,怎么会就不学了。
这是因为他爸爸妈妈觉得他不是那块料,不需要。
以前我们只是听说有的日本年轻人就躺平了,不卷了,周围也遇到那种从来不上补习班,也没想过要选拔上好学校的孩子,觉得挺可惜的。但后来有机会也深入了解了一下这个问题。
我们周围也碰到过这样的日本人,有一天聊起孩子的教育问题,大家也小小的交流了一下 发现其实他们早就过了这种“内卷”的时期,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很多孩子不再追求那种一定要考取名校,进入大厂工作这样的生活目标了,而是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因为对于他们来说这样的生活更有意义。
而很多日本家长也是支持的,很多家长在小学的时候帮孩子报名去上塾上补习班只是为了拓宽孩子的知识面并且让孩子有更多的选择而已,而 一旦发现孩子在中期跟不上课程或者感到有压力,他们便会选择叫停,并且根据孩子自身的特长和发展目标为他们选择更适合他们的道路。
对于这些家庭来说,是否“卷”进一个高质量的中学其实并不重要。
有人就指责说这是阶级固化,就是不奋斗了,这个说法也对,但是这也要看具体情况--
假设100个孩子,如果你奋斗,有50个人改变命运,那么1/2的可能性的奋斗就是有价值的; 但如果100个孩子你奋斗只有2个能改变命运,也就是1:49这么一个比例,那么这个奋斗是不是有价值就是一个未知数。我年轻的时候读书,对于这种好班选拔一直持有一种很奇怪的态度,比如说一个年级400人,前40个人组成一个好班,那么考两次考试选平均分看着挺公正的,如果说你两次考试之后很不幸考了41名到45名,那有些家长掏点赞助费,然后垫高一脚,想办法加个位置进入好班,或者我们应该叫火箭班,清北班,理综班实验班这都可以的。
但是如果说孩子本身100名开外我觉得就没什么价值,你进去在这个班里面老师的进度也不会照你的节奏走,永远吊车尾也没什么价值,这样家长图什么呢?
而事实上来说,这样的奋斗以及强求对于孩子来说没什么实质价值,反而会增加孩子的压力。
其实这里面有一个经历,我娃娃暂时还没有,虽然说可能学业压力也很大,压到不太行,但是 有的孩子会呕吐,生理性呕吐,这种痉挛型的呕吐实际上就是他对于学习负荷的一种反应,就是他的身体顶不住了,精神和身体都顶不住了。
这个时候家长选择说我就是要逼他,说他通过了中考就都好了,问题都解决了。也许对家长来说来说通过中考完成任务,但是娃娃对学习没有兴趣,出现了精神或者是身体疾病了,那到时候怎么办?
再回过头来看日本,日本可能比我们早三十年就开始减负,日本叫 “宽松世代”,是因为在那个时候他已经看到了这个现象。
日本很多家长都会根据自己家里的经济情况,孩子的自身能力来选择一条比较适合孩子的道路,而不是一味的去卷进一些私立名校。
当然日本有日本很多的运作的标准,因为资源有限,它觉得没价值,现在我们减负肯定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水土不服,或者说各种各样的不是很通透的地方,但是也许过了六七年你就会明白,其实既不需要那么多人上大学,也不是那么多人都适合上大学,当50%人都去上大学的时候,对于整个的国家和民族是一种很奇怪的状况,我们只敢说奇怪。
日本找不到AMC考场?
他们说:这玩意儿没用!
我知道在上海,有很多孩子从小就去参加AMC8的竞赛考试,但AMC8报名的事情,我也不是特别着急,为什么?
倒不是说娃娃今年五年级就跳级去考AMC8有什么拿奖的可能,因为我知道国内卷的比较凶,有的今年小学一年级已经考第二回了,所以就是为了去趟趟路子,去了解一下数学题英文的出题方式,多参加一次考试,储备一点考试能力,不是为了拿奖,也不是说志在必得或前百分之多少,没有这个意思。
也是这个原因导致我对于报名这个事可能不是特上心,报上就去考报不上就算了。
但是到了考试临近前,我发现这里情况好像跟我想的不一样,因为各个塾既没有推广AMC报名的事儿,甚至连广告都没有,也当然更找不到承办方说办在哪里了,打听不出来,就好像竞赛根本不存在一样。当时我想这个有点怪,怎么办?
我就给主办方的几个负责人写邮件,如果你们上AMC官网的话,可能能查到这样一张图,问了一通,管日本和亚太这边的,他跟我说冲绳有,冲绳有!
让孩子从东京飞到冲绳去考试,她肯定不乐意,旅游可以,要考试免谈!而且孩子本来上学、补习班都排好了,哪里腾得出至少得三天的时间,去冲绳考这个AMC考试。主办方说要不就夏威夷了,那我说那就更远了,这邪乎了。
所以到最后,我们家AMC也没报上也没考成。
这个事儿我就一直觉得很奇怪,在国内可以算是如火如荼一个竞赛,别说AMC8到了八年级,可能四五年级的家长都至少明白怎么回事,张罗着报名。
怎么在日本这边这么难,就像日本根本就没有AMC一样的,国际竞赛荒漠的感觉。
直到过年的忘年会碰到学长,和他打听了一下。原来日本的补习班对于AMC考试是这么一个评价:
他们觉得这个考试对于受过训练的小孩太简单了,很容易考满分。对于没有受过训练的小孩太沉重,因为你要有英语的阅读量,又有很多图形。
但是他们觉得到了八年级,就是你的数学倾向是否体现出来,早就已经知道,因为孩子可能三四年级的时候就开始上一些塾,这些塾每个月都有月考,像东京大阪这样大城市,你在整个城里面你排名多少,每次月考的时候都能知道。
大约6000多个小孩有一个偏差值,这是个统计学的概念,可能60多就算还过得去,差不多80多就凤毛麟角了,可能就是班级里小朋友前1~5名。
这是早就已经知道的事情,用不着到了八年级的时候再去探索说我的优势或者我的天赋是不是在数学上。
如果说我们通过选拔以后的人去参加AMC8,当然大家成绩都很好,可这导致了考试出来的统计样本失真。
第一是到那个时候,其实就没什么人还在那里探索说我是否到了这个时候还可能对数学产生兴趣了。因为确实数学物理这种学科研究的大门是关闭的很早的,大家应该知道,20多岁你要是没什么成就,数学物理也别整了。
第二我觉得很唏嘘,同样是卷,好像国内现在流传的这种“抢跑”卷,比如说正常该五年级学的东西鸡兔同笼,第一轮卷的时候卷到三年级,第二轮卷的时候卷到一年级,第三轮卷的时候卷到幼儿园中班,现在已经是学前班了,托儿所大班你就要会的,估计再卷一轮。
妈妈在胎教的时候鸡兔同笼应该是个必选项目了,孩子生下来就会,最好还能背9章算术里面文言文的原版题目,这个在日本这边是不提倡的。
应该说人家探索过,或者也许他们有一个阶段也这么卷过,但是后来发现对孩子就是学习的破坏性更大,收获更小。
有一个字眼叫学龄前儿童,非常重要,什么叫学龄前儿童? 就是6岁以前你是不该学什么东西的。天赋使然,你喜欢的话,怎么样都能演奏一些旋律,你能背一些古诗词或者是别的方面。
你对数字敏感会下棋,像我们说桥牌大师海格摩尔在比桥牌桌子矮一个脑袋,必须站在一个电话机盒子上看大家打牌的时候,在看了一个月之后,他就能指出他爸爸说你这一张牌其实出的不够好。
天赋我们不说,这种天赋所带来的学习热情,比如说我真的对考古学恐龙有天赋,我可以如痴如醉的干8~10个小时甚至12~14个小时一天,不吃饭不睡觉,咱不考虑这种因素。
一般人对学习他是在对大脑带来疲劳的,甚至于是带来损害的,有可能你在压力之下是要分泌皮质素的,这个是不合算的,别人已经探索过了, 提前卷没价值,我们只去培养那些已经知道有天赋的人。
#04
既是学霸也是球王,三笘薫的故事
大家一定对之前世界杯上日本队的表现非常的刮目相看,或者集体叫好,也许对自己的国家就有点恨铁不成钢,有的说有那么多在欧洲球员中脱颖而出。
日本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岛国,资源不够多,但是本着资源不够浪费,你会发现他们选拔之后去世界参加比赛,包括打网球的,踢足球的总人数加起来也就是两支队,如果你要组国家一队国家二队的人员的话,这个数字不会多,为什么?
因为他们是通过就像是漫画足球小将,类似于打甲子园棒球赛,是一层一层选拔上来的。
现在签英超的三笘君,他拿的薪水相对在英超球员当中是非常微薄的,所以大家说他表现这么好,肯定要有豪门来挖他,就看之前布莱顿跟他签的合约是怎么签的,他可能可以有机会去豪门效力,也可以在薪水收入上大幅上升。据说他现在可能一个星期只能领两三万磅,当然这个数据还有待考察。
其实他是自己读完大学(从小成绩很好,考入筑波大学主修运动科学和营养学)之后才出国发展的,站在他的角度,未来继续在大学深造也是个蛮好的选择。说不定他继续研究下去,还能读到博士博士后,还能对运动学做出自己在研究上的贡献,这都很好。
讲了这么多,其实是希望告诉家长,选拔后培养很重要。
现在我们都是 培养后选拔,所有的人都看上去60%,80%甚至90%的孩子。
小学三年级之前鸡兔同笼这东西不在话下了,五年级的时候解一的微积分都是ok的,到七年级八年级有的已经可以开始解平面解析几何,圆锥曲线与方程,我们家长看似帮他们选定了一些课程,并有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发展。
但后来,尤其是读了大学之后,你会发现这些孩子的一点兴趣都没有然后纷纷在三年之内就转到别的专业上去了。
那么这样做真的对吗?
喜欢今天的文章,别忘了在文末右下角点个 “在看”
并转发给更多人看哦~
— END —
因为微信公众号改革了推送机制
如果不常点开则会晚收到我们的推送
我们想产出更有价值的文章
请关注并星标“当代教育家传媒”
不再失联
点击下方查看往期精彩好文↓ ↓ ↓
中国教育人绝对不能错过!108公里的戈壁徒步挑战赛即将开始
引领名校突围!这位校长守正出奇,令人惊叹……
封面人物 | 芬兰驻华教育参赞访问这所学校后,由衷感叹:我闻到了幸福教育的芬芳
封面人物丨聂明智:用一生的时光,打造教育的理想国